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向延昆 董良华
像搭积木一样“组装”预制构件,装配式建筑不仅节能环保,还可降低成本;机器人自动作业精准高效,传统工地实现“无人化”……近年来,湖北联投湖北工建聚焦建筑工业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,推动企业发展向科技要动力、向绿色拓空间、向数智要效益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全力打造湖北建造“新标杆”。
今年3月,光谷人民医院空中连廊合拢。这是国内首个1200吨钢结构“Z”字形连廊高空提升成功“牵手”的项目。“空中连廊与4栋主楼均为斜交,施工结构非常复杂。”湖北工建光谷人民医院项目经理杨德健介绍,在BIM技术帮助下,施工实现“所见即所得”,项目图纸优化235处,工期缩短了51天,节省成本230万元。
2017年,湖北工建成立BIM中心,已形成深化设计类、方案策划类、效果表现类、商务造价类、管理应用类、BIM+拓展类等6大类、33小项的BIM应用点和BIM解决方案。
“最直观的改变就是项目建设更精准、高效了,尤其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,采用BIM技术进行深化和预先施工安装模拟,能更好实现质量管理和资源调度。”湖北工建科投总经理费飞龙介绍,目前,正在湖北工建实施的BIM技术重点项目有17个,建立BIM工作站80余个,应用点覆盖率达90%。
除BIM技术外,湖北工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、智能感知、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,在工地现场的实践中推动智能施工产业体系走向成熟。
2023年12月14日,湖北工建首个机器人——四轮激光整平机器人“钢铁侠”,率先在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投用。在实际运用中,“钢铁侠”还能与湖北工建自主研发的“工建云”系统无缝连接,在办公室按按键盘、动动鼠标,就可实现对施工机器人作业状态、作业功效、运行速度、每日作业时间、作业面积、倾角和偏移进行监测,实现对倾角、偏移超阈值的预警,规划好机器人的施工行为。
焊接机器人、测量机器人、整平机器人等一大批工程机器人“上岗”,传统工地实现从“手工作坊”向“机器作业”的变革。
智能建造背后,离不开高技术人才的支撑。湖北工建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袁观富表示,近年来,该公司着力培养具备现代化施工知识和技能的工人,助力提升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。未来,湖北工建将继续向科技要动力、向创新拓空间、向“智慧”要效益,加快发展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,持续为打造“湖北建造”升级版贡献力量。